建筑陶瓷 | 卫生陶瓷 | 陶瓷机械 | 陶瓷原料 | 马上登陆
瓷都打造陶瓷硅谷十年三思-中国窑炉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陶瓷信息>> 陶瓷原料

瓷都打造陶瓷硅谷十年三思 
(发布日期:2013/5/31 16:48:18)
  浏览人数:7127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了10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在世界上,唯景德镇如此。

  今天的景德镇,一方面希望欣欣向荣的传统工艺陶瓷能够走向国际,复兴陶瓷的奢侈品身份;另一方面则渴望通过发展高科技陶瓷,构建一个陶瓷硅谷,运用科技的力量,对陶瓷转型进行一场革命。

  然而现实状况是,承载高科技陶瓷硅谷的景德镇“科技孵化器”产业园,至今已发展10年,陆续有16家企业落户。包括落户在陶瓷工业园区内的高科技陶瓷企业在内,景德镇共有40多家高科技陶瓷企业,去年的产值为30.5亿元,和全年陶瓷工业产值215亿元相比较,比例还很低。

  思考1

  缘何硅谷筹建10年只落户16家企业?

  陶瓷行业在发展中,不断被融入科技元素,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工业甚至食品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依靠传统的制瓷工艺继续单打独斗,显然不合时宜。为此,景德镇陶瓷硅谷“科技孵化器”应运而生。

  “科技孵化器”位于景德镇高新区,有9万多平方米。“科技孵化器”的门楼、包括焊接在楼顶的招牌都非常醒目。

  一些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往的行人、甚至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厂房为什么取名“科技孵化器”,里面生产的环节更是鲜为人知。有当地民众甚至误认为,“孵化器应该是个孵鸡、孵鸭的地方”。

  5月25日,记者进入“科技孵化器”看到,厂区很大,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对车间进行了划分,或大或小。落户在这里的企业,通常同时具备两种情况:第一,都是生产高科技领域的陶瓷,保密性强;第二,企业尚处在边生产边研发阶段,尚不具备另立门户的条件。

  截至今年5月,在“科技孵化器”内的大小企业合计有16家。景德镇瓷局陪同记者采访的小冷认为,如果说景德镇筹建瓷局,是领导层对传统陶瓷产业开始转型的一个风向标,那么几乎同步筹建的“科技孵化器”,就是陶瓷产业转型的标志。

  采访中记者获悉,早在2002年8月,当地政府为应对陶瓷行业的转型,在原有政府部门架构下,新组建了瓷局,属一级局,正县级机构。当时为凸显瓷局的重要性,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黄康明兼任瓷局的第一任局长。按照要求,瓷局负责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制定景德镇硅酸盐工业发展战略,同时筹建“科技孵化器”,为高科技陶瓷企业落户做好对接。

  现在看来,只有16家企业落户的“科技孵化器”状况不是太乐观,尤其是这10年来,尚未形成发展高科技陶瓷的氛围,传统瓷器仍呈压倒性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景德镇发展高科技陶瓷起步较晚,必须努力追赶。

  有景德镇市政府官员向记者解释,“科技孵化器”规划很早,但等了很多年都没有高科技陶瓷企业落户。直到2008年左右,“科技孵化器”才正式开建,从选址到厂房建设都是高标准、高起点,即便这样,一些高科技陶瓷企业仍然放弃“科技孵化器”,选择在相隔不远的陶瓷工业园区落户。根据统计,景德镇辖内的高科技陶瓷企业已超过了40家,这两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思考2

  缘何长期以来搞科研的不敌画瓷器的?

  2012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5亿元,创下新高。这其中,高技术陶瓷生产总值为30.5亿元,比例还不高。尽管如此,景德镇在大力发展高科技陶瓷的过程中,却获得国家级陶瓷科研项目立项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多项,科研总经费高达3亿元,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

  景德镇“科技孵化器”最终能否发展壮大并打造成为陶瓷硅谷,尚需时间检验,但在当下,景德镇的高科技产业屈指可数。

  中国唯一一所陶瓷类高等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坐落于景德镇,此外,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同样承担了培养陶瓷类人才的任务,并开设了相关的科研机构。这其中,仅陶瓷学院就设立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科研机构,每年为陶瓷领域输送数以千计的人才,这些人才遍布潮州、醴陵等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产瓷区,很多人早已是资产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企业家。高端人才为何“墙外香”,对此,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1998年7月,王纪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所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毕业后在景德镇逗留了一年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被迫去佛山谋生计,经多年打拼,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身份从企业雇员变成了企业股东,后又独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高科技陶瓷材料,并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成员多半是景德镇陶院毕业校友。王纪现在想来,当初并非景德镇不留人,而是需要陶瓷艺人。这里不一定是科研者的天堂,但一定是艺术家的乐园。

  落户在景德镇“科技孵化器”内的“百特威尔”合伙人范亚强则认为,当前落户在景德镇的高科技陶瓷企业,数量仍然比较少,一些企业家对多所陶瓷院校的培养方式也有不同意见,只能舍近求远,去寻找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外地院校合作,景德镇的大环境是搞科研的不如画瓷器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忙着画瓷器。企业在当地要和一所院校联合搞科研,合作相对困难。

  有陶院的老师说,即便是当地的科研院校或者个人,科研成果较难得到很好的应用,无奈之余,只能寻求与外地企业合作,甚至廉价出售专利。

  思考3

  缘何陶瓷名家介入高科技陶瓷乏力?

  2011年7月,“江西高环”选择落户景德镇“科技孵化器”,生产一种蜂窝陶瓷,学名叫“汽车尾气堇青石蜂窝陶瓷”,安装在发动机和消声器中间。汽车启动后,发动机内会排放出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只要经过这道装置,有毒气体会被转化为无毒气体。对很多传统的制瓷工人甚至大师而言,把陶瓷做成这样,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想介入就更加困难。

  该公司总经理吕慧明说,“江西高环”在依托景德镇焦化集团的资金支持、相关科研院所贡献的技术成果后,才能上这个项目。之前,公司高层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只有美国康林、日本MGK两家公司能生产这类高端产品,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0%,国内虽有多家企业在生产类似产品,但技术跟不上,现在“江西高环”推出的这款高端产品,性能能和美国康林、日本MGK抗衡,企业也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跻身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百特威尔”的合伙人范亚强原本是浙商,两年前,他获悉景德镇有人研发出陶瓷耐磨球,作为商人,他深谙个中商机,并担心研发人因缺乏资金选择放弃或廉价出售科研成果,范亚强经过一番考察,去年果断选择加盟。

  范亚强解释,我国每年从印尼、澳大利亚等地进口一种叫锆的材料,耗资达30多亿美元。而他的合伙人通过多年苦心研发,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用氧化铝生产陶瓷耐磨球,取代了锆的作用,成本只是锆材料的五分之一。产品问世后,他们公司分别向中国、美国和欧盟同步申请了专利。

  景德镇名家众多,经营名人名作的中介机构经久不衰,很多都已发展壮大。最新数据表明,景德镇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9人,中国陶艺大师27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4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48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800多人。这其中,有些大师的作品难求,在市场上售价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且多是通过中介机构才能购买,都是价高者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景德镇的民间资本充足,很多大师都是“摇钱树”。

  在胚胎、釉面上搞创作很“厉害”的人,对高科技陶瓷可能就是门外汉,两者间,前者需要的是绘画功底、灵感和天赋,而后者需要精于研究、对化学成分的把握、依托科研院所的成果支持。在科技面前,钱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记者手记

  硅谷十年到底缺什么?

  对发展高科技陶瓷的企业而言,落户景德镇有喜有忧,一方面对当地政府创造的招商环境表示满意,从****、投产都是一条龙服务,效率高。另一方面,有识之士建议当地政府出台更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景德镇,更加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百特威尔”的合伙人范亚强认为,做传统陶瓷产业,无论是工艺瓷还是日用瓷,景德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现在发展高科技陶瓷产业,说明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落户景德镇的工业园区,无论是环境还是交通枢纽,和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相比较,不具有明显优势。

  企业在落户景德镇后,还需要接纳大量的科研、销售、管理人才,企业为了人才不惜重金,可人才到景德镇后,发现居住环境、子女教育都跟不上,常常令人打退堂鼓。很多时候,高端人才选择一家企业,同时也要认同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9 中国窑炉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2417632 传 真:010-82417635 QQ:13632878、19355744
京ICP备19054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