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 能源 | 陶瓷 | 玻璃 | 冶金 | 化工 | 耐火 | 建材 | 环保 | 机电 马上登陆
发改委将钢铁 煤化工六行业定为产能调控重点-中国窑炉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信息>> 化工

发改委将钢铁 煤化工六行业定为产能调控重点 
(发布日期:2009/10/15 15:46:34)
  浏览人数:372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重点和热点行业产能利用、市场供需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综合考虑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因素,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六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希望引起各部门、各地区的重视。

陈斌说,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任其发展,市场恶性竞争将难以避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并将导致企业倒闭或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效果和来之不易的企稳向好的形势。


发改委: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政策效应初显


9月30日,国务院日前批转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针对目前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出现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倾向,采取措施引导上述产业健康发展。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今日表示,目前国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工业增速稳中趋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15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陈斌表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出台了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推动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对策措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工业增速稳中趋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陈斌表示,但从当前产业发展状况看,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进展不快,各地区、各行业也不平衡。在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不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甲醇等传统过剩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用的多晶硅等部分新兴行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又有所抬头。


陈斌说,近一段时期,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部分媒体对一些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有较多反映和议论。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重点和热点行业产能利用、市场供需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综合考虑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等因素,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六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希望引起各部门、各地区的重视。


陈斌表示,因此,对钢铁等产能已严重过剩的行业要坚决抑制产能的过剩,对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任其发展,市场恶性竞争将难以避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并将导致企业倒闭或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国家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效果和来之不易的企稳向好的形势。


尽快抑制产能过剩,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集中配置到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不仅对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考虑,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制定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批转到各部门、各地区贯彻执行。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文章推荐〗
  环保行业:垃圾焚烧产能..
  巩义“耐火粘土”储量达..
  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燃气..
  我国单台产量最大裂解炉..
  江西高安陶瓷“集中供气..
  中国化学工程纳米碳酸钙..
  镁砂工业窑炉、钢铁、燃..
  水泥窑炉低氮脱硝技术研..
  陕西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
  山东济宁:将环保与安全..
  河北省先进环保产业创新..
  环保领域将涌现更多混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
  吉林打造百亿级非金属产..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9 中国窑炉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2417632 传 真:010-82417635 QQ:13632878、19355744
京ICP备19054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