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 能源 | 陶瓷 | 玻璃 | 冶金 | 化工 | 耐火 | 建材 | 环保 | 机电 马上登陆
“有进有退”:蒙东煤化工与环保平衡术-中国窑炉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信息>> 化工

“有进有退”:蒙东煤化工与环保平衡术 
(发布日期:2009/6/16 8:55:25)
  浏览人数:423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在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之间博弈了数年的内蒙古东部的煤化工产业,终于在国家发改委5月份公布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后,驶上了快车道。
   
  6月11日上午,呼伦贝尔市北行15公里。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总经理蒋文化站在淅沥的小雨中,向呼伦贝尔市委组织的“有进有退,美丽与发展双赢高峰论坛”参会者介绍宝日希勒露天煤矿的开采规划。
   
  这座原规划年产500万吨的蒙东地区最大煤矿,如今几易规划,现有年产能已经达到了每年1000万吨。
   
  “到2013年煤炭产销量将达到5000万吨,实现五年产能增加10倍。”蒋文化对本报记者说。
   
  正是在当地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下,诸如宝日希勒这样的大型煤矿产能也开始迅速扩大。
煤化工疾进
   
  上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将在蒙东地区建设1000万吨产能的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呼伦贝尔、锡林浩特和霍林河。
   
  “三分天下”中,呼伦贝尔发展煤化工条件最为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000亿吨,石油预测储量8亿-10亿吨,地表水资源占内蒙古自治区的73%,煤水资源最为丰富,适合发展煤电、煤化工等产业。
   
  最为主要的是,呼伦贝尔地区所产煤炭主要是褐煤,这种煤燃烧热值在3500-4300大卡之间,对于取暖、发电来说并不是最适用,而对于发展煤化工来说,确是比较好的材料。
   
  据当地一家煤化工企业负责人透露,虽然目前国际油价下降,而煤化工产品价格已经下降了2/3,但是在内蒙搞煤化工,依然有利可图。
   
  “内地的一些煤化工企业已经亏得不行了,我们仍可保持盈利。”上述煤化工企业负责人说,主要是呼伦贝尔等蒙东地区褐煤价格便宜,在当地建设煤化工项目,可以获得配建的煤田,生产优势更为明显。
   
  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目前当地积聚的煤化工产能已经相当庞大。
   
  神华准备在上述宝日希勒煤矿基础上续建一个500万吨产能的煤化油项目。而在今年5月中旬,呼伦贝尔市政府负责人拜会神华集团时,神华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年对内蒙地区的360亿元投资中,优先安排呼伦贝尔的煤化工项目。
   
  东能化工准备在当地建120万吨甲醇,已先行建设年产40万吨的甲醇中A线20万吨,投资9.98亿元。
   
  金新化工在当地已经开建了“50、80项目”:年产50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总投资33亿元。
   
  鲁能集团在当地建设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海拉尔区年产18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尿素项目;上海重工在陈巴尔虎旗准备开建的煤化工项目;牙克石新大洲年产20万吨电石转12万吨PVC项目。
   
  同时,国华电力还在当地开建了2×60万千瓦电站等煤电项目和褐煤提质等项目。
   
  按照呼伦贝尔市编制的“呼伦贝尔市“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当地的煤化工发展目标是,年产10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和300万吨煤制化肥项目。
锡林浩特也公布了自己的发展煤化工计划:宝同化工计划建设100万吨溶剂油、50万吨润滑油,已经建设一期工程;二是氢氟酸生产项目,总投资8379万元,年产无水氢氟酸3万吨。三是广东创源30万吨综合煤化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产30万吨转化油。
   
  按照内蒙自治区安排,准备在上述三个蒙东地区建设三个大型煤化工能源基地,上述呼伦贝尔即是其一。除此之外,锡林浩特和霍林河也在制定自己的煤化工发展规划。
   
  从中不难看出,国家发改委规划的1000万吨产能已经难以满足当地需求,而受益于油价回升和内蒙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神华、大唐、中电投等央企能源公司更准备新一轮对内蒙煤化工的投资。
   
  环保策略:有进有退
   
  蒙东地区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给当地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引人关注。
   
  “这里是东北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和屏障,如果没有科学规划,很容易出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忠法对记者说,从当地考察情况来看,蒙东地区新一轮煤化工项目上马,已经考虑了环境平衡。除了控制规模外,当地上马的项目都为循环产业项目,对环评要求尤其高。
      
  “现在很多外地企业拿着钱等在门外,我们不是招商引资,是择商引资。”呼伦贝尔当地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当地低价煤和丰富水资源吸引了大量外地资金,但是呼伦贝尔地区对生态涵养的功能更为重要,当地每上马一个项目都很谨慎。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当地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出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的行为。他认为,呼伦贝尔草原保护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支持,目前出现的草原畜牧业承载量过重,足以破坏呼伦贝尔草原的功能。
   
  “不能完全不开发,更不能过度开发,”曹征海说,如果二三产业不发达,更加剧了对土地和草原的索取,从根本上难以扭转生态恶化局势。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增长乏力,在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时,地方配套资金捉襟见肘,难以保证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
   
  为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内蒙自治区在蒙东地区制订了“有退有进”的发展策略。
   
  退,就是逐步缩减草原放牧量,迁移部分牧民到城市定居,减少开垦和放牧对草场的破坏;进,就是大力发展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而且要集中发展,不能铺大饼,破坏草场环境。

  陈巴尔虎旗是“有进有退”战略实施的一个典型县。陈巴尔虎旗书记李才对记者说,该县在全区1%的土地上,集中建设了工业园,目前聚集了云天化等十几家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在建项目投资额近200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4亿元,财政收入7.4亿元,创造了全旗2/3的财政收入。
   
  李才说,在发展工业项目获得财政收益的同时,当地实行了治理沙漠和退耕、退牧、退小的工作,对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实行全面退牧、退耕,同时关停小煤矿,治理环境。
   
  如今,陈巴尔虎旗已经利用工业发展资金改进了基础设施和民生投入。而当地一位官员介绍,在内蒙的准格尔旗,当地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大量资金,然后以财政投入的方式投入农牧民进城的社保上。如今“当地一个户口比黄金都贵”。
   
  曹征海表示,一提到内蒙煤化工,很多人认为是破坏环境。但实际上,在自然资源条件符合的地区做煤化工,在把控好环评、技术准入等条件下,以集中式的煤化工基地来发展工业,可以实现内蒙地区的工业化。以工业反哺农业,是内蒙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突围之路。
   
  据一位接近内蒙自治区的人士透露,实际上以内蒙自己为主发展煤化工和能源,也是内蒙突围的道路。过去内蒙大量煤炭能源集中在央企手里,而这些企业对当地税收贡献很少。地方政府本来就穷,为了招商引资,还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而且草原被破坏后生态补偿资金投入也不足。
   
  如今,地方政府“以局部换全局”的做法,其实是地方破解发展和保护的突围之举。
   
  “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家,只有我们最热爱,也只有靠自己才能保护好,”当地一位官员说。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文章推荐〗
  环保行业:垃圾焚烧产能..
  巩义“耐火粘土”储量达..
  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燃气..
  我国单台产量最大裂解炉..
  江西高安陶瓷“集中供气..
  中国化学工程纳米碳酸钙..
  镁砂工业窑炉、钢铁、燃..
  水泥窑炉低氮脱硝技术研..
  陕西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
  山东济宁:将环保与安全..
  河北省先进环保产业创新..
  环保领域将涌现更多混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
  吉林打造百亿级非金属产..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9 中国窑炉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2417632 传 真:010-82417635 QQ:13632878、19355744
京ICP备19054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