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 能源 | 陶瓷 | 玻璃 | 冶金 | 化工 | 耐火 | 建材 | 环保 | 机电 马上登陆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玻璃工业快速发展-中国窑炉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信息>> 玻璃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玻璃工业快速发展 
(发布日期:2009/1/5 14:42:22)
  浏览人数:461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玻璃工业属基础的原材料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子信息、太阳能利用及其他新兴工业。它不仅用作生产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回首历史,我们可以将中国玻璃工业的发展追溯到100年前,1903年之前,我国所用的平板玻璃都是从国外进口。自1904年开始筹建2家属于民族工业性质的平板玻璃工厂以来,中国的玻璃工业已走过了100余年的发展历程。解放前夕,偌大的中国只有3家总产量不过几十万重量箱的玻璃厂。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也仅有1784万重量箱。中国玻璃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30年里实现的。这30年的历史进程,推动和见证了中国玻璃工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今天,中国的玻璃工业已经从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发展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总产量达5.3亿重量箱,占世界总产量的48%,浮法技术主导了平板玻璃的发展,2007年浮法玻璃产量已占平板玻璃总产量的83%以上;加工玻璃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建筑业、汽车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需要,平板玻璃及加工玻璃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工业。
  
  我国玻璃工业30年发展变化
  
  (一)发展概况及推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30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玻璃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生了巨大变化。
  
  30年来,我国玻璃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创造发明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玻璃工业的技术结构、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等方面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89年起至今,我国平板玻璃产量已连续19年占居世界首位,目前占全球总产量近一半左右。在平板玻璃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品种不断增加,先后研制开发了超薄玻璃(0.55毫米~1.3毫米)、超厚玻璃(15毫米~25毫米)、在线镀膜玻璃(阳光膜和Low-E膜)以及自洁、超白、本体着色、微晶、防火玻璃等新品种,并利用国产技术建成900吨/日~1000吨/日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工玻璃及玻璃机械制造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据粗略统计,加工玻璃主要品种(安全、中空和镀膜玻璃等)年产近5亿平方米。新的功能玻璃也不断涌现,如调光调温玻璃、太阳能玻璃、新型节能中空玻璃等。国内自行开发的预处理、钢化、中空、夹层、镀膜系列配套设备,可生产安全、节能、环保、隔声、生态、电子等功能玻璃。国产设备性价比好,大幅度降低了我国加工玻璃的生产成本,为我国加工玻璃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较好的替代了进口产品。目前,我国加工玻璃行业80%采用国产设备,加工设备制作已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兴行业。
  
  我国玻璃工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策、法规的驱动所提供的巨大市场;同时也得益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洛阳浮法”的不断完善提高;得益于对外开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得益于不断深化改革、改制、实施产权多元化,一些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为行业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玻璃工业30年的主要发展变化
  
  (1)平板玻璃产量大幅增长。
  
  我国解放初期的1949年平板玻璃产量仅为92万重量箱。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为1784万重量箱,约是1949年的19倍,该阶段平均增长率为10.8%。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平板玻璃产量达5.32亿重量箱,是1978年的29.8倍,平均增长率为12.5%。
  
  (3)单线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不断成熟,单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熔化量在1981年最大只有250吨/日,现最大规模已达950吨/日;2007年全行业浮法玻璃生产线平均单线规模达到480吨/日。玻璃原板宽由2000毫米发展到4500毫米~5000毫米,玻璃厚度由3毫米~6毫米发展到0.55毫米~25毫米。
  
  (4)出口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平板玻璃出口也发生质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仅有少量平板玻璃出口,加工玻璃则没有出口。如今,我国已经是全球平板玻璃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行业产值的15%,年出口平板玻璃原片近3亿平方米,年出口平板玻璃及加工玻璃总值达30亿美元。
  
  (5)玻璃深加工发展迅速
  
  加工玻璃行业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1978年我国从事加工玻璃的厂家屈指可数,2007年加工玻璃企业数量达4000家,南玻、福耀、信义、SYP等成为加工行业领头羊,深加工玻璃产品从原来的只有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玻璃镜和中空玻璃等少数规格品种,发展到种类规格繁多的产品系列,例如,磨光玻璃、喷砂或磨砂玻璃、喷花玻璃、雕刻玻璃、半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弯曲玻璃、釉面玻璃、彩绘玻璃、化学钢化玻璃、毛面蚀刻玻璃、朦砂玻璃、光面蚀刻玻璃、镀膜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彩虹玻璃、防霜玻璃、防紫外线玻璃、电磁屏蔽玻璃、憎水玻璃、玻璃铝镜、玻璃银镜),真空玻璃、充气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夹层玻璃(PV膜片夹层玻璃、EN胶片夹层玻璃、饰物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防火玻璃等),贴膜玻璃(防弹玻璃、镭射玻璃、遮阳绝热玻璃、贴花玻璃),着色玻璃(辐射着色玻璃、扩散着色玻璃),特殊技术加工玻璃(激光刻花玻璃、电子束加工玻璃、光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杀菌玻璃、自洁玻璃、防霉除臭玻璃)等。
  
  1978年全国钢化玻璃产量仅有90万平方米,2007年我国年产钢化玻璃1.8亿平方米,产量在30年里增长了199倍;1978年全国夹层玻璃产量仅有2.35万平方米,2007年增至4000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1702倍;1978年中空玻璃年产量仅为464平方米,2007年合格中空玻璃产量达1.5亿平方米,是1978年的323275倍。各种镀膜玻璃从改革开放前的几十万平方米发展到2007年产量超过8000万平方米。经过30年的发展,行业已形成了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深加工玻璃率从1978年的0.4%提高到2007年30%以上。
  
  (6)平板玻璃产能分布和企业布局发生较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平板玻璃生产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河南等少数地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资源、市场等制约因素明显增强,企业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更加重视建厂的资源、市场及运输等相关条件,注重年来新增产能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法。一是贴近消费市场建线。二是靠近原燃材料供应地建线。特别是选择有廉价能源的地区,以利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企业自身发展产业链。四是搞“差异经营”,发展市场需要的特殊品种。从建线区域分析,近些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偏少,有些省区仍是空白。目前各地区平板玻璃产能分布情况见图2。
  
  近年来,随着玻璃产业快速发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通过企业间“并购重组”提高了集中度;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优势企业。目前生产规模前10位企业占行业总产能比重达50%以上。
  
  30年跨国玻璃公司主要发展模式和经验
  
  (一)在过去30年里,跨国玻璃公司发展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第一,跨国公司垄断世界高端玻璃生产和市场。平板玻璃和汽车玻璃生产集中度高。板硝子、圣戈班、旭硝子和加迪安这4大跨国集团公司生产全球2/3的高质量浮法玻璃,板硝子、圣戈班和旭硝子是全球汽车玻璃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三巨头,与各自的关系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共占据全世界78%的汽车玻璃原配市场,其中,旭硝子占30%,圣戈班占28%,板硝子占25%。跨国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一般占总销售额的50%以上。例如,旭硝子公司占58.9%,圣戈班为68.3%,皮尔金顿公司的比例更高,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第二,跨国公司不断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扩张。各大公司都把开发新兴国家市场放在战略高度去考虑,不失时机地在这些地区建设生产线。跨国玻璃公司过去30年间有超过80%的新浮法玻璃生产线投资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近5年投产和目前在建、拟建的2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有22条建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第三,跨国玻璃公司均实现玻璃原片和加工玻璃生产一体化。这些跨国玻璃公司把超过半数的自产原片进行深加工,其中汽车玻璃营业额占平板玻璃业务总收入的40%。另外,多数跨国公司成功从单纯的平板玻璃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平板玻璃业务总收入目前只占旭硝子的不足50%,圣戈班的不足15%,而PPG公司先后转让了其在海外的玻璃业务和北美的汽车玻璃业务将专注于化工等产品。目前只有板硝子是名副其实的玻璃企业,平板玻璃业务约占总业务收入的90%。
  
  第四,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形成战略联盟。主要表现形式是共同参与新市场开发、联合定价、合资建线、联合技术开发等。圣戈班与日本中央硝子,旭硝子与PPG,皮尔金顿与板硝子,皮尔金顿与圣戈班等之间都有合资和合作,跨国公司间合资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多达10条,跨国玻璃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稳固了市场占有率,增大了抗风险能力。
  
  第五,百年老店的玻璃业务多被收购。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发明平拉工艺,PPG发明无槽引上成型工艺,PPG拥有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技术之一,皮尔金顿公司更是世界平板玻璃技术的领导者,发明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之一,这3个企业都有百年历史。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在1981年被日本旭硝子收购,2006年日本板硝子蛇吞象般地收购皮尔金顿公司,而PPG公司只剩在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文章推荐〗
  环保行业:垃圾焚烧产能..
  巩义“耐火粘土”储量达..
  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燃气..
  我国单台产量最大裂解炉..
  江西高安陶瓷“集中供气..
  中国化学工程纳米碳酸钙..
  镁砂工业窑炉、钢铁、燃..
  水泥窑炉低氮脱硝技术研..
  陕西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
  山东济宁:将环保与安全..
  河北省先进环保产业创新..
  环保领域将涌现更多混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
  吉林打造百亿级非金属产..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9 中国窑炉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2417632 传 真:010-82417635 QQ:13632878、19355744
京ICP备19054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