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 | 能源 | 陶瓷 | 玻璃 | 冶金 | 化工 | 耐火 | 建材 | 环保 | 机电 马上登陆
我国玻璃行业令人欣喜的“三升两降”-中国窑炉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信息>> 玻璃

我国玻璃行业令人欣喜的“三升两降” 
(发布日期:2008/1/22 11:39:00)
  浏览人数:772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2007年的年历已静悄悄地翻过去了。回眸刚刚过去这一年的玻璃工业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一大堆生硬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令我们欣喜的“三升两降”。  

  其一升,浮法玻璃产量的增速高于普通玻璃,浮法玻璃产量的增速在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生产平板玻璃43736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3.7%.但其中浮法玻璃产量为36083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4.0%;普通玻璃产量为7653万重量箱,比去年同期增长12.1%.

  其二升,深加工玻璃产量的增速高于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产量的增速在上升。数据表明,同样到2007年10月底,全国平板玻璃产量的增长率为13.66%,而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的增长率分别为28.73%、29.61%和13.78%。  

  其三升,2007年10月,工业玻璃与建筑玻璃出口累计10.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玻璃出口的增速在大幅度提升。其中浮法玻璃累计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33.4%,出口金额60155万美元,同比增长44%。  

  其一降,平板玻璃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在降。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信息部的统计,2006年,我国平板玻璃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928万吨,占整个建材工业碳排放量的2.13%。近一年多来,平板玻璃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一直在缓缓下降,近期平板玻璃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已平均降至21吨。  

  其二降,每重量箱浮法平板玻璃耗燃料油的比重在降。统计结果显示,每重量箱浮法平板玻璃耗燃料油比上年下降了0.81千克。2007年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也在下降。另据初步统计: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7千克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86千克标准煤,降低幅度9.7%,比2005年下降14%;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电耗6.8千瓦时,比上年减少0.76千瓦时,降低幅度10%.在统计数据中一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在深刻地反映着我国玻璃企业巨大的努力。上述“三升两降”就反映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玻璃行业所取得的令人鼓舞的进步。  
“三升两降”意味着我国玻璃工业的结构在不断的调整优化,意味着我国玻璃工业的增长方式在发生新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玻璃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正在迈向新的台阶。  

  优化玻璃产业结构,是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2006年11月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又发布了《平板玻璃工业市场准入条件》,对平板玻璃行业的产能扩张和落后产能淘汰做了明确规定。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这些文件紧紧地牵住了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发展的“牛鼻子”,为平板玻璃工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2007年,我国玻璃工业在兴建大型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与淘汰落后玻璃产能两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优化玻璃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点是要认清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平板玻璃行业的发展看,全行业的共识是,优质特种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是玻璃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明确规定的产业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的玻璃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是多数产品都是普通浮法玻璃,2007年末优质浮法玻璃的比例只有25%.另外,特种浮法玻璃如超厚、超薄、超白浮法玻璃的生产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末我国优质浮法玻璃比例将达到40%.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发展方向,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我国深加工玻璃中推广应用最快的应是节能玻璃如中空玻璃和Low-E玻璃。据预测,今后几年,我国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3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需要节能玻璃约1.2亿平方米。正是这些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的快速增加。  

  数据的升升降降起起伏伏在统计学上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什么数据升什么数据降却关联着一个产业的进退与喜忧。“三升两降”,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玻璃工业在过去一年的收获,也让我们感悟到了我国玻璃工业在新一年的发展走向。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文章推荐〗
  环保行业:垃圾焚烧产能..
  巩义“耐火粘土”储量达..
  广东省质量监督陶瓷燃气..
  我国单台产量最大裂解炉..
  江西高安陶瓷“集中供气..
  中国化学工程纳米碳酸钙..
  镁砂工业窑炉、钢铁、燃..
  水泥窑炉低氮脱硝技术研..
  陕西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
  山东济宁:将环保与安全..
  河北省先进环保产业创新..
  环保领域将涌现更多混合..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
  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
  吉林打造百亿级非金属产..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9 中国窑炉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2417632 传 真:010-82417635 QQ:13632878、19355744
京ICP备19054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