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炼焦大国,有近4亿吨炼焦产能。在具有煤资源优势的山西、河南、河北,聚集了国内大部分煤焦化深加工装置,造就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煤焦化深加工企业。这些地区的煤焦油、焦化苯、工业萘、蒽油、洗油、沥青、炭黑等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60%以上,为轮胎、染料、农药、建筑等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但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以及国内、国际高端需求市场的增长,煤焦化深加工产业也面临发展瓶颈——节能环保水平不高。目前,因节能环保综合治理成本过高,该行业已经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煤焦化企业都已被迫关停。
节能环保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也是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经过重组整合,过千亿元的深加工企业已经在河南、山西、河北诞生,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逐渐形成。迈进“十二五”,重组和新建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着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一是在各生产环节节能上下功夫,增加节能减排设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二是从综合环保治理措施上找出路,改变原来各个小企业独立完成环保治理成本过高的现状,集中治理污染,大幅降低综合治理成本。
目前,由于部分产品环保参数达不到国际标准,相当比例的产品无法出口。因此,“十二五”期间,加快采用环保工艺,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也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