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信箱:
*
你的信箱:
信息标题:
发送信息内容:
天然气价格改革山雨欲来,气头化工企业已然风满城楼。6月1日起,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立方千米均提高230元,测算下来由平均每立方千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提价幅度达24.9%。同时,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取消价格“双轨制”,将国产陆上天然气一、二档气价并轨后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这则由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对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甲醇等化工行业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近期,我国石化市场需求疲软,价格呈下跌走势,天然气提价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但化工企业却不敢轻易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由此陷入尴尬境地。 从因缺气而“吃不饱”到现在的因太贵而“吃不消”,气头化工着实没少受气。 “这是我国2005年以来第三次调整天然气价格,相比前两次,此次提价对气头化工的冲击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一些。”中国石油(10.42,-0.16,-1.51%)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分析说。 在此之前,我国有过两次天然气出厂价调整:2005年12月,我国改革了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设定了两档天然气价,并适当提高天然气的出厂价格,涨幅为每立方千米50~150元不等。2007年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低调下发通知,将工业用天然气(不包括化肥和供热用气在内)的出厂价从每立方米0.8元上调到1.2元,上调了0.4元/立方米。 雪上加霜 综观三次提价,刘毅军表示,第一次提价对气头化工的影响有限,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而第二次提价对气头化肥并没有影响。此次气价上调,将使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和甲醇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上升,由于产能相对过剩,现阶段这些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弱,提价将在较大程度上侵蚀相关生产企业的营利能力。 市场人士计算,考虑今年4月管输费上调0.08元/立方米,天然气终端价格同比上升区间为0.31~0.33元/立方米。目前,主要的天然气化工产品包括气头尿素、天然气制甲醇、硝酸铵、亚氨基二乙腈等,其中气头尿素和天然气制甲醇行业影响较大。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指出,气头尿素目前制造成本在1100元/吨左右,以天然气单耗700立方米/吨测算,天然气价格上涨0.31元/立方米,影响成本约217元/立方米,静态测算影响毛利率13%左右。 天然气制甲醇方面,影响成本约341元/吨,静态测算影响毛利率约17%。由于甲醇用天然气为工业用气,价格为1.20~1.50元/立方米,按目前价格计算已处于亏损状态,气价上调后相关公司的开工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企业呼声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市场总监沈建华表示:“此次天然气统一提价力度比较大,不少化肥生产企业将面临亏损的窘境,作为支农产业,建议国家考虑继续对化肥生产用气实行优惠政策。” 2005年启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中,单列的化肥生产用气优惠档价格明显低于工业用和民用天然气。而今年,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格、沿线管输费标准、以及此次的天然气统一提价,并没有为化肥用气单列优惠价格,巨大影响不言而喻。 “缺气本身是价格偏低的一种反映,虽然天然气涨价在意料中,但真正涨价时,企业将面临成本猛增的压力。”沈建华直言。 中原大化是河南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公司副总经理常国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装置停车、综合气价上涨和今年装置运行负荷较低等因素影响,公司装置消耗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1-5月份已累计亏损2.3亿元,企业生产经营极其困难。此次天然气提价对饱受天然气供应之苦的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天然气是中原大化公司尿素产品的主要原料。据常国振介绍,今年1-5月份,中原大化尿素完全成本已达到2100元/吨。按尿素耗天然气700立方米/吨计算,天然气涨价0.31元/立方米,吨尿素生产成本将增加217元。如此计算,中原大化公司吨尿素完全成本将高达2317元/吨。今年1-5月份,中原大化公司尿素平均售价只有1650元/吨。按年用气3.6亿立方米测算,公司因天然气涨价每年将直接增加生产成本1.1亿元。 除中原大化外,四川川化股份(6.38,-0.08,-1.24%)和泸天化(7.23,-0.02,-0.28%)两大化肥工业双雄也纷纷表示,受天然气出厂价提价和天然气管道运输费提高的“新规”影响,公司今年净利润将大幅收窄,面临亏损压力。川化股份测算,照此“新规”,将影响公司2010年净利润1亿元左右。泸天化表示,这将导致公司2010 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约1.6亿元。 对甲醇生产企业,此次天然气提价的影响更为深远。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4套天然气甲醇装置,总产能达51万吨/年,商品甲醇位居全国前列。对于此次天然气调价对公司的影响,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销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气价格上调,公司甲醇生产成本每吨增加218元,在甲醇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压力非常大。” 今年5月下旬,西北、华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甲醇出厂价普遍维持在1900~2150元/吨,华东、华南地区甲醇出厂价为2200~2300元/吨。而目前,西南、华中地区甲醇出厂价普遍只有1900元/吨,华北、西北少数大型煤头企业甲醇出厂价甚至跌破1750元/吨,全国甲醇价格总体水平较天然气涨价前下跌100多元/吨。天然气价格上涨,甲醇价格不涨反跌,诸多生产企业只能忍痛被动承受。 就在国内甲醇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乏力的时候,低价进口甲醇大量涌入我国,冲击着国内市场。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4月,我国进口甲醇超过150万吨,占同期国内甲醇总产量509万吨的30.8%。由于这些甲醇绝大多数来自中东国家,当地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及石油伴生气价格普遍只有0.3~0.6元/立方米,甲醇完全成本仅1100元/吨,到达中国港口的价格不足1680元/吨,比国内甲醇价格低300多元。大量低价甲醇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甲醇市场供求矛盾,拖累国内甲醇价格难以随成本增加而上扬。 “天然气价格上调后,会激发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加大工业用气的投放量,加上进口气猛增,使不少前期因供气不足减产停产的甲醇企业,不仅恢复生产,而且会实现近几年难得的高负荷生产,最终使国内甲醇进一步增加,供大于求凸显,打压价格下行无可避免。”刘毅军表示。 此次天然气提价无疑是一个重要信号,气头化工转型突围迫在眉睫。 气改煤成趋势 天然气提价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不能向下游传导压力,企业只能无奈地选择承担这种“肠梗阻”的苦痛。对于这样的窘境,诸气头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多年的天然气涨价呼声中,其实早有准备。 气头尿素和气头甲醇企业原本面临气源短缺的威胁,现在气价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而且预期价格仍会上升。两重因素影响下,气头化工企业纷纷表示会选择气改煤。 贵州赤天化(6.43,0.06,0.94%)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徐磊表示:“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公司一直在努力推进,空间已不是很大了,天然气上涨将对公司发展带来的瓶颈我们预料到了,所以早就开始转型的准备,主要是朝煤化工方向发展。” 赤天化是我国最早引进气头尿素装置的企业之一,年产能70 万吨,由于供气紧张,近年产量维持在60万吨左右。赤天化公司几年前积极向煤化工转型,先后引进了壳牌煤气化(16.61,-0.54,-3.15%)技术和德士古水煤浆气化两项技术,分别以天福化工和金赤化工为平台,建设两大煤化工基地。 截至目前,两大煤化工项目逐步进入收获期。天福化工引进壳牌粉煤气化技术,建设3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金赤化工引进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天福化工建设已经完成,单体试车成功,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金赤化工目前正在设备安装,预计年底要达到单体试车的条件,2011年投产。这两个煤化工装置预计投资70多亿元,将使赤天化的产能扩大3倍左右。 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表示:“对天然气进行提价,并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办法,可以说是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骤之一。随着我国气价改革的深入进行,气头化工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从当前情况下,通过下游产品的价格来疏导气头化工企业部分压力的可能较小。另外,由于气头化工领域,尿素、甲醇的制造成本中原料占比在50%以上,通过优化工艺路线、调整产品结构来扭转局面的可能性也较小。企业唯有从长远考虑,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进行原料路线的改造。气头改煤头就是一个方向。” 他认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价上调的幅度不会像天然气这么大,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气头化工企业在当前一定要考虑原料结构的多元化,这是最为治本的方略。 据了解,天然气提价后,中原大化公司除了强化生产管理、继续增加挖潜增效的力度外,还紧紧抓住集团公司建设濮阳化工产业园区的机遇,加快组织实施乙二醇等煤化工发展项目,努力抢占市场先机,逐步拉长产品链条,不断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据常国振介绍,中原大化化肥装置原料路线改造的初步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交流论证。若方案实施,中原大化化肥装置将改用煤作原料。该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建设空气分离、煤气化、气体压缩、污水处理、氨合成等工艺单元。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较好地稳定生产,大大提高合成氨的产量,而且将为进一步拉长产品链条、壮大公司实力创造条件。同时,公司将利用现有煤化工装置的合成气,嫁接建设乙二醇项目,实现“一头两尾”,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销处负责人也表示,考虑天然气涨价给公司带来的生产压力,公司已经考虑原料来源向煤转移。公司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