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桐梓县燎原镇,占地约90公顷,总投资约48亿元的桐梓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正加紧建设。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美国GE水煤浆气化技术,瑞士CASALE氨合成技术,丹麦TOPSOE甲醇合成技术以及先进的国产化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和硫回收技术,采用国产化大型空分装置等设备,能达到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工艺要求。 项目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年产3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该项目建成完工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现代化煤化工项目。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0.6亿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黄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06年,黄平县承担实施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蚕桑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项目建设取得成效,种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 经过4年的发展,黄平蚕桑产业已成规模,桑树种植形成优势资源。目前,全县发展桑园面积达4000多亩。有2000农户从事蚕桑产业发展,户均年收入上万元。 据了解,黄平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1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还可以解决当地700名农民工就业。按照黄平县的规划,到2012年,该县将实现桑园面积1万亩,年发放蚕种5000张,回收蚕茧14万公斤。 6月中旬,龙里县境内贵广快速铁路小高寨三号隧道建设工地一派繁忙,中铁二局一公司施工人员正加紧进行小高寨三号隧道明洞模型安装。承担都匀至龙里段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局4个项目部的上千名职工正全力以赴开挖路基、架设桥梁、打通隧道,工程施工进展顺利。贵广快速铁路全长857公里、贵州段全长301公里、规划建设时速300公里,为西南地区第一条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双线电气化高标准铁路,自2008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度有序推进。建成通车后,预计从贵阳到广州的行程将由20多个小时缩短到3小时。 贵广铁路施工进展顺利 本报记者旷光彪摄影报道 时下正值农忙季节,在惠水县交椅村近200亩的稻田里,农民们没有急着放水插秧,而是在忙着切割草皮、补种新草。望着一块块绿茵茵的草皮装车启运,种草经营户和务工农户的收入有了保障。 交椅村发展草业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实施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结果。近年来村里通过招商吸引了一批来自福建、重庆等地的草业经营者落户当地,以每亩近千元的价格集中租赁农户土地,规模化培植景观草。而农户则在流转的土地上种草务工,参与草业生产,他们不仅能得到租赁收入,而且还有了相对稳定的务工工资,收入大幅提高。据经营户李梦江介绍,景观草种植一年2到3季,亩产收入近4000元,在种、管、收三个环节都需要雇工,农民务工人均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 现在全村草业发展势头良好,种植的马尼拉、香根、台湾、四季青等草畅销贵阳、都匀和周边各县,成为城市建设、住宅区、高速路的生态景观用草。 惠水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 本报记者龚宇摄影报道 黄平蚕桑产业初具规模 本报记者张兴涛摄影报道 合成氨甲醇车间已初具规模 屹立在山村里的厂区 工人们在成品平台吊装氨罐 ↓施工人员进行隧道明洞模型安装 ←施工人员鏖战贵广铁路 →开挖路基 农民工正加紧切割草皮 经营户与农户一起补种新草 客商上门收草外运 桑农按照标准化种植发展桑园 野洞河镇龙井村的冯玉琴家今年养蚕年收入可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