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与客户联系时,请告知是在 中国窑炉信息网 上看到此信息) |
工业煤气发生炉
一、性能及技术参数
1、炉膛直径:Φ1200~3000mm
2、适用燃料:弱粘结性块状烟煤(以大同块煤为宜)
3、产气率:2.5~3.6m3/kg;
4、气化强度:150~200kg/m2.h;
5、煤气低发热值:1300~1400大卡/m3;
6、煤气出口压力:150~200mmH2O;
7、一次风最大风压:204mmH2O;
8、混合气体温度:50~60℃;
9、最大装机容量:18KW;
10、加煤方式:机械自动;
11、除灰方式:机械(湿式);
12、煤气出口温度:400~550℃;
13、加热炉最高温度:以1300℃;
14、转动炉排速度:0.086转/分(或11.63分/周);
15、气化剂类型:空气和水蒸汽;
16、2000煤气发生炉每小时耗煤为300kg~400kg。
二、煤气发生炉的结构
工业上使用的煤气发生炉种类很多,有固定炉排式及旋转炉排式的煤气炉,也有无底固定风帽式煤气炉及阶梯煤气炉。下面简要介绍我厂自行设计制造的MHZ-1850旋转炉排煤气发生炉的结构。(俯简图)
1、加煤系统
加煤斗应用8m/m钢板卷制,上面装有水封槽,并用加煤盖密封,制造时,应保证水封高度大于炉内最大压力。
锥形钟招与底座以园环面密封,加煤时可将杠杆一边抖动,一边逐渐往上升,这时加煤斗座的煤快首先滑向导向环,按自由落体规律炉膛中间区域,当锥形钟罩下降至导向环下端后,煤块即沿着钟罩面凭借惯性力向炉膛四周滑下,如果操作得当,可命名煤层分布均匀。
加煤斗悬挂于加煤小车,用卷扬机牵引沿弧形轨道上下,在加煤斗和加煤座盖上安装机械自动开启装置,实现自动加煤动作。
2、观察,搅火(打钎)装置
钎孔上座膛有锥形内孔与钎孔锥盖密封。
钎孔下座用螺栓和上座相连接,并与筒体上盖固定
3、炉体部分
筒体用10m/m铜板卷成,也可利用化工厂报废的旧筒体,内侧镶有大刀口耐火砖,下面适当位置开有活动炉门,用来生火,出渣及维修等。
筒体上盖用16-18mm钢板制成,内浇注耐火可塑料,上面装有加煤系统及观察、搅火装置。筒体上盖有螺栓与筒体固定。并用耐火可塑料密封,上盖的吊装须待可塑料干燥后进行。
筒体、操作平台及其他装置的全部重量通过构架立柱传递到基础。
4、基础部分
基础用150#素砼浇注100-150mm在四个立柱位置加钢筋网,配筋Φ12螺纹钢,面积1000×1000,间距150×150。灰盘的传动系统,回转系统,一次风机安装予埋件按图布置,一次浇注。
5、鼓风系统(一次风)
一次风机将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打入Φ220进风管内,在通过一组宝塔形风帽进入炉内,冷凝水通过回水管进入盛水箱内,盛水箱出水口标高应高于下水道,以防回水。
6、净化储存及主煤气管
由炉体上侧输出的煤气通过Φ400~4600出气管进入简易净化储存器。
储存器出口接主煤气管
主煤气管Φ400-Φ600,用4MM钢板卷焊,内衬δ=20~30mm矾土水泥素砼,并在管壁上用Φ4~Φ6钢筋焊上脚子,不但减少煤气余热损失,提高炉膛温度。同时,更适宜于现场需要较长管路的场合。
7、烧嘴部分
由主煤气管送来的热脏煤气和经予热了的二次风同时喷入烧嘴,烧嘴可根据不同的工业炉型选用不同的烧嘴形式。通常有混合式平焰烧嘴个管式烧嘴。
煤气和二次风在烧嘴内充分混合后喷入加热炉燃烧,炉底热强度的大小可通过调节一次风和二次风量达到。
8、二次风系统
二次风系统包括风机和二次风予热装置。
二次风予热装置按加热对象分别采用炉体旋风道和管式换热器,炉体旋风道空气予热温度在70~80℃;管式换热器空气予热温度在150~180℃。有效地利用炉体散失的热量和燃烧产物的余热。
9、出渣部分
机械出渣装置主要有转动灰盘和传动系统二部分。
灰盘旁板用δ=10mm钢板卷焊,底板厚度16mm,盘内盛水,灼热灰渣急冷爆炸,齿条铸钢,灰条就位于辊轮,并绕转轴旋转,转轴与进风管的联接加水密封装置。
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带轮、减速器,出轴用牙嵌十子联轴器,与偏心L=45mm的曲舟相接。曲柄上装有拨杆,曲轴旋转一周,拨杆推动齿条一牙,从而灰盘绕轴心旋转4°,其速度0.086转/分(11.63分/周)
在筒体与灰盘合适的位置装有出灰板,随着灰盘的不断旋转,灰渣从出灰板不断涌出下落,掉入已准备好的小车。
出灰的时间和间隔按炉内燃烧层高度经验确定。
10、平台和立柱
立柱用两根∫20#槽钢对拼焊接,煤气发生炉筒体、操作平台、加煤装置等全部重量由立柱传递给基础。
操作平台(长×宽)4×4米或5×6米,用∫10做框架,上辅4mm钢板,四周安全栏杆用1/2"有缝钢管(也可用其他代),操作扶梯安装于平台合适位置。
三、煤气发生炉的操作
操作的好坏,对煤气的质量、产气量、降低煤耗有很大的影响。先简述如下:
1、煤层及料层高度
合理的高度,必须使气化剂与煤层有充分接触的时间和保证燃料沿炉子横截面上均匀分布因此,要求煤层及料层有一定的高度。一般控制在800~1000mm范围内。
其中:灰层高度 100~150mm
氧化层高度 150~200mm
还原层高度 350~400mm
予热层高度 200~250mm
煤块粒度大,含水分高,料层总高度
可控制高些;反之,可控制低些。
2、加煤与出渣
加煤方式:机械间隙加煤,一般0.5~1小时加煤一次,加煤操作应做到“快、匀”。通常由煤气出口温度的高低和加热炉烧嘴喷火的强弱来判定。煤气出口温度高易冒火,说明料层较薄,应增加煤量;加热炉烧嘴喷火无力、加热炉温下降,说明煤气不足需加煤。
出渣方式:机械湿式间隙出渣,灰盘转速0.086转/分,出渣数量及间隔时间,可根据煤中灰份含量多少及发生炉燃烧工况而定。一般2-3小时出渣一次,注意保持风帽上的灰渣不低于80~100mm。
3、看火与搅火
操作正常时,炉内煤层的表面应呈红色,且有均匀的暗黑斑点,干燥层的温度在150~250℃,干馏层的温度在550~800℃,还原层的温度在900~1000℃;燃烧层的温度在1000~1100℃;为了使燃料沿截面均匀分布,打碎燃料层形成的结渣和消灭煤层中的悬料现象,必须经常搅火,以保证正常气化,一般用Φ20~30mm的钢钎,每隔一小时搅火一次。
4、减少结渣操作
由于操作不当或煤种原因,造成局部结渣,对炉内气化不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结渣:
(1)根据所用煤种,选定合理的水蒸气量。(本炉系用大同块煤)
(2)控制燃烧层的温度在灰份熔点以下,或选用灰份熔点高的燃料。
(3)水蒸气量的控制,适量的水蒸气不但可以提高煤气的发热量,而且可降低氧化层的温度。
(4)合理掌握出渣规律,必要时打钎碎渣。
四、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1、点火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煤气炉体及煤气管道;一、二次风管路;水蒸汽管路;冷却水管路是否通畅,法兰接头是否严密(应不漏汽、水)。
(2)检查各种电器、仪表指示是否正确,开关是否良好。
(3)接通电源、蒸汽、生产用水(冷却水,水封水)。
(4)检查常用操作工具是否齐全。
2、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1)加煤斗内放满煤,水封槽内加满水。
(2)准备好点火用的刨花木柴、油回丝等材料。
(3)打开放气烟囱(或窥测孔)。
3、铺炉及点火
(1)选用充分燃烧过的30~100mm炉渣铺炉,要求高度超过风帽30~50mm。
(2)在风帽处应放些块度较大的炉渣,以利于均匀鼓风,铺好后应吹风片刻,使渣层通风顺畅。
(3)放入木柴,,刨花,油回丝等即可从炉门处进行点火。
(4)点火后,随着火力旺盛,即可加入少量煤,并启动鼓风机,待炉内燃烧均匀后,便可加厚煤层,使之达到正常气化,并准备送煤气。
4、煤气的输送
(1)将炉门用火泥密封,并用斜楔敲紧。
(2)燃烧至一定温度时,增加风量及加煤量,同时送入水蒸汽。当燃烧层达到一定高度时(一般在250-300mm),看到黄色有烟气,便是煤气。
(3)关闭放气烟囱(或窥测孔),使煤气流入加热炉,此时可进行点火,当煤气的浓度和温度达到着火温度的时候,煤气便点着了。
(4)在点火的同时,开启一次风机。
5、停炉操作
(1)停炉前至一小时停止加煤,并不断搅拌燃料层,使燃料燃尽。
(2)停炉时,首先打开放弃烟囱(或打开窥测孔),先关闭二次风,然后关闭一次风,并同时关闭蒸汽阀门。
(3)切断电源。
6、随时检查煤气发生炉的气化指标
(1)煤气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450~550℃;
(2)混合气体饱和温度一般控制在50~65℃;
五、安全操作及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1、点火时必须关小一次风,人不准站在炉门(或点活孔)正面,应站在侧面1.5M处进行点火,以防煤气从炉门窜出,碰到火种突然燃烧而伤人。
2、打钎时应关小一次风,戴好石棉手套和防护眼镜,人工要对准观察孔以免烧伤。
3、运行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意炉内燃烧工况,一旦发现局部烧穿(明火)、结渣,及时搅火、打钎,确保燃烧层均匀分布。
4、对于炉型较封闭的炉子,若一次点火不成,应将废气排除后,再次点火,切忌聚集烟气过多。
5、运行中,遇到突然停电,应打开放气烟囱(或窥测孔),防止回火。
6、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清理煤气管道(主、支),烧嘴积灰和焦油,使内壁流畅阻力小,以提高燃烧效率,焦油的清除就采用燃烧法。
7、当设备故障,暂停生产时,应停止一次风,二次风,打开放气烟囱或窥测孔。
8、注意水封处(加煤斗座,灰盘)经常保持一定水位,炉门水箱不能断水或者堵塞,即使停炉也要确保水循环。(流量可减小)
9、机械传动部分经常加油,保持润滑。
10、电机,电器设备(元件)要有防潮措施,卷扬机动力线走向注意避热,仅防因过热短路,加煤斗小车升降按钮必须安装在方便操作又有防潮措施的地方;加煤小车上行仅防开过头,造成出轨或翻车。
11、加煤时要注意钟罩滑是否灵活,位置是否在中央,煤经钟罩滑抛,在炉膛四周分布是否均匀,和底座配合是否紧密,若发现不均匀,应及时找原因排除。
12、注意观察发生炉气化指标,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
13、经常保持四周环境清洁,煤渣应倒在指定地点,文明生产。
14、停炉时一定要打开放气烟囱(或窥测孔),关闭蒸汽,切断电源。
15、司炉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非工作人员严禁操作各类电器开关,阀门等。
16、非工作人员,一般不要进入生产现场。
17、每天早晨上班开启回水管阀门,放掉一次钢管内的积水。
六、煤气发生炉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故障名称 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煤气管积灰、结焦油、阻塞
由于热脏发生炉煤气,没有净化设备,接使用以及管路长,致使焦油蒸汽冷成焦油和煤气中灰尘,聚集管壁,从而使管道截面减小,甚至阻塞,解决方法:定期或不定期疏通,清灰并烧掉煤焦油。
2、加煤钟罩局部烧样
(1)由于出渣不及时,致使燃料过高,使氧化层接近炉顶。
(2)蒸汽量不足,使炉温升高。
(3)复盖煤层太薄。
3、炉门漏气
(1)炉门内浇注可塑料,减少变形。
(2)关炉门时,涂上火泥密封。
(3)敲紧鞋楔。
4、管道及法兰漏气
(1)管道漏气必须外焊。
(2)法兰漏气可增加密封填充石棉绳,旋贤能螺栓。
5、炉内结渣严重
(1)增加蒸汽量,降低氧化层温度。
(2)定期或不定期找钎。
(3)谨防明火,烧穿煤层。
6、炉顶可塑料脱落
因拉筋太少或耐火可塑料质差或烘干升温太快而强度差,再有盖上突遇外力冲击所致。
7、一次风水管堵塞
由于排水管堵塞积水,而引起鼓不进风,炉子不旺的现象。其解决方法:谨防炉渣从风帽跌入进风管。
8、煤气点不着火
煤气的浓度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温度。
(1)减小二次风,加煤以增加煤气浓度。
(2)增加一次风,加剧炉内反应,提高煤汽温度。
(3)检查煤种。
9、曲轴轴承座损
转盘存渣内含有坚硬杂物,旋转的反作用力大于轴承座强度极限所致。(同时起保险,安全作用)
(1)检查并去除灰渣中坚硬杂物。如:砖、石快、铁之类
(2)及时更换轴承座
(3)煤中坚硬杂物必须拣出剔除((积极预防)。
10、爆火
聚集在局部的煤气突然遇氧(空气)。而激烈燃烧产生窜火并伴声响的现象。(很少发生)
(1)保持炉内良好的燃烧工况
(2)及时排除炉内结渣
(3)停炉检查 |
|
|